查看原文
其他

朱珉迕 2018-06-01

上海无需再纠结“有没有BAT”的老问题,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创造未来的阿里、腾讯”,找到科技创新的“引爆点”。




李强的上一周,出席了不少重头的会议。而其中的一场,显得有些特别。


5月10日下午,李强主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座谈会,请来了沪上8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负责人,逐一听取他们的意见想法。


李强来沪后,曾开过几次类似形式的座谈会,邀请的参会对象也不拘一格。作为“问需问计”的渠道之一,他颇为看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一线声音,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像去年12月初召开的营商环境座谈会,就间接催生了日后优化营商环境的诸多举措,并“导出”了一场“超规格”的全市大会。


最新的这次座谈会,李强请来的这些企业,公众未必熟知,来头却都不小——它们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乏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其估值也多已接近乃至达到“独角兽”级别。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是上海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李强在开场白中说,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样的企业,“愿意为中小型科技企业鼓劲加油,也非常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想法”。


这不是什么客套话。座谈会特地选在其中一家企业——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会议厅里进行,李强一行还在会前对深兰和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如此安排并不寻常,带有一些“现场办公”的色彩。


而这样的形式,某种程度上恰能折射上海对这类企业的渴望。



根据通行的界定,“隐形冠军”意指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却处于公众视线范围外、知名度并不高的中小企业;“独角兽”则指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但估值已达10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两者既有区分,也有重叠,但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成长性。


比之传统的“巨无霸”,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今天被认为更容易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也更多被视作撬动和引领未来增长的主要引擎。而是否拥有尽可能多的“独角兽”和“隐形冠军”,很大程度上也是检验城市创新活力与竞争力的标尺。


根据今年初的一项统计,中国大陆被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机构认可的“独角兽”公司共有136家,估值累计总额约333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拥有“独角兽”29家,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二,总估值则近5000亿元人民币。


这个排位不低,但与榜首相比,上海的绝对数和估值仍有相当差距。要在未来竞争中胜出,并不断提升经济中心城市的能级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影响力,上海并没有可以松口气的机会。


李强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上海无需再纠结“有没有BAT”的老问题,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创造未来的阿里、腾讯”,找到科技创新的“引爆点”。而集聚和培育更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正是题中之义。



也正因此,李强来沪后的多次调研,都对“独角兽”和“隐形冠军”关注有加。


去年11月,他作为上海市委书记的首次浦东之行,就曾前往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一连看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的近10个企业项目。而就在上周,李强完成了他对上海全部16个区的首轮调研。几乎每到一区,他都尽可能涉足一家或几家成长性强的中小科创企业,给予鼓励并提出期望。


培育更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亦是他在多次会议上表达的意图。4月下旬召开的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全市推进大会上,李强特别强调,要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引导本市中小企业深耕本行业,持续加强技术积累,成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把上海打造成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高地——要真正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尤其是体现高端化、前沿性的内涵,中小科技企业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而要做到这些,整座城市——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都需要一种特殊的敏锐度和行动力。


对企业而言,专注于科技和产业前沿、主攻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是上海的期望所在。这也是李强在上周的座谈中格外突出的方面。他希望在座的科技企业发挥特质、持续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源泉”。


而在会前调研时,他表示,创业公司固然要能在资本面前讲故事,但“仅讲故事的时代已经慢慢过去了,接下来就是要做应用”。换言之,设法将技术和构想尽快落地,并迅速占据市场份额,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当然,这是需要交给市场检验的环节。对政府而言,是否能为企业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在市场环境塑造和服务中体现公平、高效、便捷、精准和耐心,则是追逐“独角兽”和“隐形冠军”的关键所在。


李强请各位企业代表畅谈,更多也是为了听取这些方面的呼声,包括对既有政策措施的意见甚至“吐槽”。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上海的政府层面特别着力的,也还是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供给,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尤其是遵循“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用最为优质的环境土壤培育出真正的“参天大树”。


上观新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朱珉迕

题图摄影:陈正宝

微信编辑:胡雨松


你或许也想看↓↓↓

【李强一周】当市委书记遇上“95后”大学生

【李强一周】四大品牌:一座中心城市的突围与超越

【李强一周】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